阿拉伯谚语说:别轻易亮出底牌,否则会露怯。反导能力是衡量大国战争潜力的关键,必须保密。在伊冲突里,美制“爱国者”、“萨德”防空系统的真实性能不慎曝光。
美国制造的防空反导系统,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强大的拦截能力,能有效识别并摧毁来袭导弹,为重要目标和区域提供坚实的安全屏障。
相比之下,美军直接参战的“爱国者”和“萨德”系统成为了主力,但这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美制防空反导系统的真实作战效能。
根据公开数据,13至15日期间,“萨德”系统拦截常规弹道导弹的成功率在60%至70%之间,但面对“法塔赫”系列高超音速导弹时,拦截率急剧下滑至不足20%。
6月16日,海法的美军“萨德”系统8秒内发射8枚拦截弹却全部失误,而伊朗3枚高超音速导弹精准命中。18日戈兰高地,“萨德”虽拦截2枚导弹,但仍有2枚突破防御。
反导作战的难点在于精准探测来袭导弹、迅速反应并有效拦截,同时要保证系统稳定,这要求技术高度先进且各环节紧密配合。
反导作战,尤其是对抗高超音速导弹,对多数国家而言是一大挑战。从技术战术层面讲,雷达、拦截弹、火力通道及阵地选择等因素,均会左右作战的效率和成果。
16日,海法发生拦截弹全部8枚偏离目标事件,这很可能因为雷达系统未能迅速追踪并更新目标的最新轨迹。
导弹预警与情报支撑至关重要。例如,侦察卫星在近地轨道能捕捉到导弹的红外信号,为防御提供关键信息。
一群盟友全都被算计了,无一幸免。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,掉入了精心设计的陷阱,现在面临着棘手的困境,形势十分严峻。
若10至15枚导弹同时发射,至少有1到2枚能突破防御,成功率相当可观。考虑到导弹价格悬殊,即便只用于消耗拦截弹,伊朗也处于有利地位。
若进行20发以上的齐射,成功突防的导弹数量能增至5至8枚甚至更多。例如,6月19日伊朗发射了近30枚导弹,其中大约有10枚成功突破了防御。
尽管该数据尚不够精确,但它已清晰展现了弹道导弹饱和攻击的威力。若将此公式应用于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,结果又将如何呢?
显然,除台湾岛、本州岛、琉球和关岛等少数大岛,广泛部署防空反导系统不现实。火力密度远不及仅1.5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,届时东风导弹乃至解放军远程火箭弹或难以拦截,岂不暴露弱点?
股票怎么买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